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徐铉 (宋)卷别卷四下反切余呂切頁碼第125頁,第4字續丁孫
予推予也。象相予之形。凡予之屬皆从予。
附注段玉裁注:「予、與古今字……象以手推物付之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徐锴 (南唐)卷别卷八反切尹汝反頁碼第323頁,第6行,第1字述
推予也。象相予之形。凡予之屬,皆從予。
鍇注臣鍇曰:「※上下相予也,裒多益寡,損上益下。百姓足,君孰與不足?故終下引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段玉裁 (清代)卷别卷四下反切余呂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636頁,第1字許惟賢第285頁,第1字
推予也。
段注予與古今字。《釋詁》曰:台朕賚畀⺊陽予也。按推予之予。假借爲予我之予。其爲予字一也。故台朕陽與賚畀⺊皆爲予也《爾雅》有此例。《廣雅》尚多用此例。予我之子《儀禮》古文,《左氏傳》皆作余。鄭曰:余予古今字。
象相予之形。
段注象以手推物付之。余呂切。五部。古予我字亦讀上聲。
凡予之屬皆从予。
白话解释予,将东西推托给人。字形像用手托付他人的样子。所有与予相关的字,都采用“予”作边旁。
字形解说此字始見於篆文。篆文作,是一個表示有所授受的虛像;表示受予雙方,是動像,表示有所行動的符號。隸書承之篆文「」形,上體變作,下體變作。楷書沿之,下筆作直筆,末端鉤起而定體。在六書中屬於指事。
予字的相关索引#书籍索引1汲古閣本第247頁,第2字2陳昌治本第330頁,第4字3黃侃手批第258頁4說文校箋第164頁,第1字5說文考正第156頁,第1字6說文今釋第554頁,第2字7說文約注第955頁,第1字8說文探原第2255頁,第1字9說文集注第803頁,第1字10說文標整第98頁,第8字11標注說文第160頁,第6字12說文注箋第1238頁,第1字13說文詁林第4338頁【補遺】第16649頁14通訓定聲第1697頁,第3字15說文義證第329頁【崇文】第1313頁16說文句讀第480頁17說文新證第323頁,第1字18古字詁林第四冊,第329頁,第2字19古字釋要第412頁,第4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