除深汕,罗湖和福田60岁及以上老人的占比都超过8%,65岁及以上老人的占比超5%,在深圳十区中,罗湖福田两区的老年人口占比最高。
0-14岁的青少年人口占比方面,福田(15.94%)和罗湖(16.96%)也超过全市平均水平(15.11%)。
可见,和其他区比起来,罗湖和福田更倾向家庭型城区。
相比之下,经济强区南山(14.77%),人口大区宝安(13.72%)、龙华(14.31%)、人口流入较多的区光明(13.09%),青少年占比偏低,全市平均值为15.11%;
而其年轻的劳动力人口占比则较高,15-59岁人口占比光明83.48%,宝安82.45%,龙华81.6%,全市平均值为79.53%。
这些年轻的劳动力,往往以男性为主。光明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占比深圳第一,男女性别比141.25%;
其次是坪山137.44%,大鹏136.55%,龙华130.93%,宝安129.33%。
整了这一堆数字,其实就想说明一个趋势,深圳就业人口偏高、男性比例偏高的城区,新增了大量的企业,吸引很多新的就业人口融入,但是,从居民家庭角度讲,他们还没有完全实现家庭的团聚。
这些深圳新市民,可能正处在攒钱买房或者负担房贷的阶段,表现出来的实际消费能力偏弱。
未来,这些年轻人在深圳站稳脚跟之后,就会把孩子、老人都接到身边。这些城区的女性比例、儿童和老人比例将慢慢增加,人口结构趋向一个平衡。
罗湖和福田作为深圳最早建设发展的两个区,不少人已经完成了前期原始积累,家庭成员基本都定下来了,父母从外地过来团聚或者帮小家庭带娃,居民在本地的房贷也还得七七八八了,这种情况下,他们的消费能力反而是偏强的。
最后,再来看看深圳各区近五年社零增速情况。
排名第一的是龙华,第二的是坪山,深汕、盐田、光明、龙岗、宝安等新区的增速也较快。
为什么深圳不少新区的消费增速都超过消费强区?
第一,这些区过去的基础偏低,像龙华,五年前的社零总额不过两百多亿,现在已经迈过千亿大关;
第二,深圳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,深圳各区积极打造人气消费聚集地,填补了过去商业消费的空白。
数据显示,龙华3家商场销售额上榜深圳前30。壹方天地、8号仓、观澜湖新城等一批人气商场大大刺激了龙华本地消费增长。
当下,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“三驾马车”之一,被寄予厚望。
深圳规划打造5个世界级地标商圈、7个全国级引领商圈、42个区域级活力商圈、N个社区级便民网点。
其中,2个近期重点建设型世界级商圈为:罗湖核心商圈、后海-深圳湾商圈,发展较成熟;
3个中长期潜力培育型世界级商圈为:福田中心商圈、空港会展商圈、前海·宝中商圈,预计通过5-10年来提质升级。
可见,深圳商圈的总体发展趋势是向西走,目前福田和罗湖人均消费排第一第二,长远看很有可能会被南山取代。
欢迎关注下列公众号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